站在2019年初,再看物联网产业
2019-02-10
【来源:中华网-科技】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以下简称“《2018物联网项目》”),共包括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领域应用以及服务保障体系三大类数十个重点项目,无论是关键技术、还是垂直行业应用的项目,都代表了物联网产业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给2018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画上了阶段性成果的标志。
根据工信部所发布的《2018物联网项目》,其中项目共分为三类,首先是关键技术突破类项目,包括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操作系统、物联网与大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物联网核心芯片等,比如目前国家最为重视的芯片技术方面,包括华大半导体的“多用途超低功耗MCU芯片”、美的的“家电智能化主控芯片及平台模块研发与产业化”、北京耐威科技的“低功耗人工智能北斗惯导高精度一体化芯片”等项目。
另一个重要分类是重点领域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和车联网、智慧医疗和健康养老、智慧城市等。
以唯一一个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垂直应用上海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恩谷”)的“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云服务平台”项目为例,可以看出,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方面,近两年(2017-2018)的物联网能力得到进一步升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面向垂直行业的架构能力升级
该项目的物联网实现以物联网架构标准(ISO/IEC 30141DIS 、GB/T 33474-2016)为基础,建立智慧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六域模型”,如图1所示。将复杂的健康养老行业应用关联要素进行系统化梳理,并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健康养老跨界服务进行分析和建模映射,建立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资源交换域六大域,并在域和域之间按照业务逻辑建立网络化连接,对跨界服务核心细节进行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应用实现。
图1 健康养老物联网“六域模型“
在架构升级的过程中,以上海恩谷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物联网架构标准体系中持续创新与输出,为整个行业的物联网生态圈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
(2)面向细分场景的应用能力升级
应用能力的升级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升级。比如该项目开展的大数据分析,是面向健康与养老两个交叉领域的数据,具有异构、海量、动态和不确定等特点,并且这些数据很大一部分不是集中化和高度结构化的,非常不易于管理。本项目创新性的将Hadoop,NoSQL 和大规模并行分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对用户高度分散、结构松散、高速动态增长的健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一是SaaS化的多业态服务能力,区别于传统的项目型服务平台的定制化开发模式重、升级困难、需求调研周期长等缺陷,该项目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健康养老与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所产生的跨界服务多样性平台的信息融合、共享、挖掘,提供精准化健康养老增值服务,打造新业态新型智慧健康养老界跨界服务商业模式。
以上即是以上海恩谷的“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云服务平台“项目为例,来简单分析物联网垂直应用的升级表现。另外还有其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业、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应用,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TCL集团的“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生产监控与品质检测”,金蝶软件的“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工厂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西北工业大学的“煤炭物联网工业数据接入及边缘计算平台项目”;在车联网领域,中国移动的“5G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体系构建与应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基于智能汽车的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应用示范”等项目;另外在智慧城市领域也有众多项目,青岛海信的“智慧城市服务集成及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的“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另外在物流行业、能源行业、智慧农业等也均有苏宁物流、国网等公司的系列项目。
另外,工信部此次发布的项目中第三类是面向物联网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测试与安全评估体系等服务保障类项目,包括中国电信、小米、工信部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企事业机构的十数个项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物联网自2001年被提出并不断发展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热度不减,尤其是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自2016年大型物联网企业并购复苏、2017年NB-IoT运营商建设时间表确立以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又表现出了新的特征,站在2018年的末尾,让我们一起再次梳理物联网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从2017年到2018年,从感知层、网络层到平台层的共性技术奠定了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的应用基础。
在感知端,传感器为代表的前端成本快速下降,一方面是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国产替代进口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核心技术、尤其是物联网芯片的企业数量与规模仍然不足,核心芯片依赖进口,国内大厂已取得部分突破。未来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PC、手机芯片领域,成为最大的芯片市场,到2020 年,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11 亿。
在网络层,5G架构革命性进展与NB-IoT为代表的联网技术的突破是催化剂。NB-IoT于2016年确立标准,国内网络将在1-2年成熟商用,部分模组成本下降超过50%。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发布《全面推进NB-IoT移动物联网的建设发展的通知》,来推进NB-IoT的发展,2018年一季度全国全网完成近40万个NB-IoT的基站的建设,预计2018年全年,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望再增加30万个基站。
在平台技术方面,以边缘计算、SDN/NFV技术为代表的弹性平台能力不断成熟,比如移动边缘计算技术(MEC)能够提供一个适应物联网商用需求的低时延、海量吞吐率、安全的可编程的弹性网络,SDN/NFV技术能够加大降低网络延时的力度,是实时物联应用场景实现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实现大量物联设备的管理与数据分发。
综合而言,共性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为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基础,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已经汹汹而来,这其中物联网仍然是其核心驱动力之一。
图2 物联网在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全球物联网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据相关研究,2016年全球具备联网及感测功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国内诸多物联网企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与碎片化场景的困境,平台型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差异较大,诸多新兴的连接型物联网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更突出的市场竞争力与生态聚合力,也有很多传统IT巨头反而赢得了行业物联网的市场先机。那么物联网产业、或在其中推动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企业,面临的是发展的天花板,还是新的增长拐点?
从2017年到2018年的众多发展表现来看,新的增长拐点已经出现,我们认为物联网产业到达了“双S曲线”中的一轮新的增长起点,如图2所示。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值得我们注意。
图3 从双S曲线看物联网产业发展
一是新的产业形态和业务模式在大量出现,如共享单车、新零售、健康养老,这些新的服务模式与应用场景毫无疑问会带来配套的物联网技术与产品的广泛应用。
一是从传统企业的应用来看,物联网作为技术元素的一种,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得以应用和发展,并在众多垂直行业中迎来了其发展窗口期,成为行业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承载新业务的基础,如工业中的预测性维护、物流行业中的车队管理、以及基础架构监控或基于分析的流程优化等业务。
从这些表现我们也可也看出,物联网产业的投资与发展重点,也将越来越多的向应用和服务倾斜,目前物联网产业收入中应用服务已经占比达到45%。
图4 物联网产业收入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电信、西南证券整理)
总体来看,物联网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不同行业、不同商业生态出发的物联网应用与服务将进一步成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市场需求的驱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2-3年里物联网产业中将领先加速的重点行业。
为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体系,国家多年来不断出台各类政策鼓励与支持相关企业与技术的发展,比如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与2016年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424号),不断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进程。
如前所述,2018年,工信部也组织开展并发布了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表现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关键技术与垂直应用方面的进展与重点。
从上述项目中可以看出,相对3-5年前的物联网应用与智慧城市,2018年的物联网示范项目更具现实意义,一方面在共性技术上不断突破与进步,另一方面,在重点行业上众多物联网技术与产品日渐成熟,服务于B端企业与C端消费者,进一步渗透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
如前文所述,众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物联网的积极作用与价值。从B端政企客户的需求来看,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正在从尝试到规模化。据统计,全球29%的政企客户已应用物联网,其中又有95%的客户认为物联网应用后在提升效率(55%)、降低风险(49%)、增加收入(49%)、削减成本(49%)等方面有成效。
与此同时,B端客户广泛采取物联网应用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比如安全性上的担忧、预算不足以及内外部执行时的不可控风险和阻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诸如共享单车、无人零售等创新业态的出现也带来了大量对物联网的应用和实践,比如摩拜单车重要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其起步时选择了具有更好通信能力与更高技术门槛的物联网车锁;而智能零售柜与无人零售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仍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地PK与优化,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与机器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极大可能会走向协同与合作。
另一方面,从C端消费者的需求看,物联网的价值认可度相对偏低,主要应用集中在智能家居与可穿戴智能设备上。其中,对智能家居的首要关注点是性能、其次是价格,但这两方面的消费者认可度都不高,仅一半的消费者对当前市场中的智能家居提供商的性能与价格不满。
与此同时,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朗,自2012年谷歌眼镜横冲出世、2014年苹果第一次发布智能手表,在其“明星效应”的影响下,智能穿戴产业迎来了爆发,全球各大公司竞相涌入智能穿戴市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健康穿戴、体感控制、物品追踪等。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也与垂直行业越来越相关,比如具有更强通信能力的物联网血压仪、腾讯微视刚刚联名推出的能够直播的摄像头墨镜,在不同场景中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改变。
图5 腾讯微视联名推出的带有摄像头与wifi模块的墨镜
据前所述,物联网产业的机会仍然在各个垂直行业中,对面向B端与面向C端的不同行业中选择工业制造、车联网以及健康养老三个行业,根据上述工信部公布的《2018年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中的应用领域与项目,简单分析其行业特征及未来2-3年的发展重点。
这两年物联网应用热度最高的行业当属工业,一方面是工业领域众多领先企业开始大手笔的物联网投资,比如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为其物联网平台投资数十亿美元,包括通用电气的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以及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平台型的物联网投资都处于规划和概念验证阶段,但业内对2020年之前实现一定投入产出的期望很高。其中的典型风险比如传统设备和嵌入式软件更换周期较长,增加了转型过渡难度;以及,应用新技术后对操控、流程的应用要求更加复杂,而失败的应用会引发更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国内绝大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伴随着成本的降低,局部场景、相对更低投资的物联网应用也有巨大的需求与市场空间。比如前述项目中,TCL集团的“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生产监控与品质检测”即是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检场景,能够有效的升级这一单独生产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原质检团队的减员增效)。
类似质检场景的另一个制造领域的痛点,是设备、产品的预防性维护。第一,很多行业是重资产投资,设备投入巨大,但是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实时耗损是无法准确掌握的,往往是到了出现故障的时候才去修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设备损耗严重,另一方面影响生产进度,同时还有可能出现良品率下降等问题。
这样的局部场景的物联网应用投资低、成本小,在近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可观的市场空间。
汽车与出行领域在2018年的关键词是“联网”,一方面,就在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于基于LTE(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V2X(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之间的直连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的直连通信技术,同时,对相关频率、台站、设备、干扰协调的管理作出了规定。另一方面,2018年全面启动的5G网络建设也为车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的网络条件。如前所述的中国移动的“5G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即是在其5G网络建设基础上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带动车联网发展的主要汽车模块“汽车电子系统“也在快速发展与智能化。据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国外测算全球汽车电子系统市场规模每年有1680亿美元,车联网带动新增市场1300亿美元,二者相加近3000亿美元(约合两万多亿人民币)。未来汽车的创新80%将来自汽车电子和智能网联系统。
因此,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乏力、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较高增速的宏观局势之下,而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成为下一个新增长点,未来具有连接能力、智能辅助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的电子系统、芯片模块将具有很长一段市场窗口期。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养老成为一项越来越关键的社会课题,与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结合带来很多创新的应用和服务。
从养老的场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旅居养老、机构联合养老等场景,不同场景中老人群体的特征、需求以及对服务的接受程度均有所不同。比如机构联合养老场景下,阿里在北京的试点项目“智联网养老”,通过智能设备、软硬件平台辅助医护人员的同时,以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老人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针对养老场景的综合型物联网解决方案,侧重点在于对感知设备、智能交互终端、侧重于养老需求的智能家居等各个子模块的集成与协同。
除了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是以老人健康数据为中心的服务平台,是物联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服务业态。在前述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中,上海恩谷的“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云服务平台”即是这一方向的典型项目:恩谷科技综合在不同场景下小棉袄品牌的可穿戴设备、社区健康小屋、机构体检信息等可信数据源,结合易脉络平台,形成对每个老人的健康数据档案,结合物联网实时大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应用,并在实时数据流的基础上提供多样的增值服务,除了提供养老健康的物联网服务外,还提供连接各类老人相对更加刚需的社区服务等后服务的平台能力。这种模式有助力提升社区智慧养老的服务运营能力,也有利于智慧养老第三方增值服务的开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近2-3年健康养老行业的发展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具有平台能力、后服务能力、线上线下结合能力的物联网企业将迎来新的快速上升期。
综合而言,站在2018年的末尾和2019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看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进一步结合,未来的物联网产业将从过去的技术驱动,进一步过渡到场景驱动,在各个垂直行业中不断深挖应用与服务,让物联网技术与产品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